3月18至19日,由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中心(Reggio Children)、瑞吉欧亚洲儿童协会REACH及新加坡伊顿国际教育集团主办,我校学前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图形·话语·材料的马赛克》教育展览·互动艺术工作坊·研讨会首站在南京隆重举办,吸引了来自北京、浙江、广东、安徽等各省市的200余位教育专家、学者、幼儿园园长及教师积极参与。我校学前教育国际研究所、学前教育学院团队共同筹划和组织了本次教育展览。
活动于3月18日上午9:00在南京市江宁美术馆正式开幕。我校党委书记王鲁沛、亚洲瑞吉欧儿童协会CEO Bipasha Minocha、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杨以及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张鹏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开幕式由学前教育学院院长田燕教授主持。
王鲁沛向参会代表表示了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希望每位参观者都能在充满童趣的作品中,寻找到触动自己内心的感动与启发,也希望这次盛会能为学者、老师们提供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开幕式结束后,活动进入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敏谊发表了题为《瑞吉欧教育的国际共识与本土探索的个案研究》主旨报告。李敏谊教授讨论了瑞吉欧教育法在当下时代背景的需求和国际共识,并分别从作为研究方法的马赛克方法和作为教学法的马赛克方法两个维度,向参会代表介绍了李敏谊团队所做的本土个案研究,最后,李敏谊教授提出了深入中国现实,对话国际经验,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愿景,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赢得了参会者的热烈掌声。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进以《创造儿童的世界:多元表达与意义共享》为题,围绕我们是否真正看见了儿童的世界、儿童如何通过创造来构建自己的世界、多元表达在教育中具有怎样的意义等问题,深入探讨了儿童如何通过符号、语言和艺术来表达内心世界,并强调教育者在理解儿童创造力中的重要角色,提出了如何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促进儿童的意义建构与社会共享。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丽带来题为《马赛克里的诗性智慧》的主题报告。作为《图形·话语·材料的马赛克》一书的译者,王丽副教授深入分析了展览内容背后的思想理论、故事背景及其独特价值。她指出,瑞吉欧教育提倡的是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倾听幼儿,其对儿童世界细致入微的研究和建立的最广泛的共同体,使其在世界教育理念中独树一帜。
下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杜悦艳以《声音·艺术·教育》为主题,围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展开深度讲解。杜老师从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三个核心问题出发,深入剖析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本质、意义及实施路径,系统阐述了如何为学前儿童构建科学有效的音乐教育体系,提出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报告中,杜老师不仅解读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相关理论,还穿插了生动的实践案例,如自然界中的声音元素等,帮助参会者理解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教授任丽欣聚焦“理解瑞吉欧,难在哪里?”这一核心问题,深入剖析瑞吉欧教育理念的独特之处与理解难点。她指出瑞吉欧教育体系有着诸多创新概念,还会赋予一些常见词汇以更丰富的教育实践内涵,极大地扩展了教育学概念的边界。同时,在谈论教育时,瑞吉欧还融入“意义构建”和 “公民身份”等概念,拓宽了教育边界,使教育与社会、文化等层面紧密相连,这也使得全面理解瑞吉欧教育变得更为复杂。任丽欣副教授表示,尽管理解瑞吉欧教育理念存在一定难度,但它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宝贵思路。
我校教授、硕士生导师尹坚勤以“对话儿童:展览中的共同生长”为主题,指出此次展览以儿童为主体,以游戏为立场,将百年“活教育”思想与十年课程游戏化实践相结合,展示了中国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展览意义重大,通过公共循环联结通道,不仅让儿童的生长和教师的发展清晰可见,更展现了独特的儿童视角与生长力量。此次展览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鼓励教师秉持“活教育”与瑞吉欧教育理念,成为爱儿童、懂儿童,能看见儿童独特之处的专业教师,为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主旨报告后,与会者参观、体验了《图形·话语·材料的马赛克》展览与工作坊。《图形·话语·材料的马赛克》展览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展示了瑞吉欧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多元表达与创新实践。工作坊则是通过主题性的互动式体验,帮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瑞吉欧教育的核心理念与实践方法。我校学前教育学院部分教师和师范生作为志愿者,与参观者互动对话,分享不一样的观展体验。
3月19日,200余位参会代表分为四条参访路线,分别前往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梅花山庄幼儿园、第三幼儿园和百家湖幼儿园进行实地观摩,近距离感受瑞吉欧理念在中国本土的多样化实践。
下午,学前教育学院陈华副教授主持本土幼儿园工作坊环节,来自南京市的七所江苏瑞吉欧联盟园代表向与会者分享了他们的实践成果,双方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和讨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杜悦艳副教授、王丽副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
《图形·话语·材料的马赛克》展览、工作坊与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了瑞吉欧教育理念与中国本土教育理念的对话与碰撞,激发了教育工作者们在全球本土化进程下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值得一提的是,《图形·话语·材料的马赛克》公益展览还将面向社会持续开放至4月初,期待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这场诗性的马赛克之旅,倾听儿童,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共同推进教育发展,提升儿童的福祉。
文/陈华、王军霞、朱佳婷、马悦 图/马悦 审核/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