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我校和教育现代化研究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24“教育智库·扬子江对话”在苏州举行。本届会议主题是“教育强国建设:关键突破与路径创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积极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提升新型教育智库对教育强国强省建设的战略性支撑作用,共同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教育部原副部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王湛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张雪,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教卫体委主任、教育现代化研究院理事长葛道凯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博出席会议并致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终身教授袁振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等专家出席会议并作学术报告。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袁靖宇,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朱卫国,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皇甫立同、赵玉蓉,副校长兼教育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梅景辉,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桑标,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常务院长罗宏杰,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乔盛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教育现代化研究院副理事长兼院长陆岳新主持专家报告会环节并作总结讲话,来自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省教育厅、省社科院、省民进委员会以及全国部分省级科研院所,全省各设区市及有关县区教育局、教科研机构、学校约160人参加会议,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6万余人线上参会。会议开幕式由省教育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教育现代化研究院副理事长顾月华主持。
王湛以“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几点体会”为题作专家报告,阐述了“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三个基本问题,对于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教育强国战略安排,把握和践行教育强省目标任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他指出,要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问题,办强办优各类教育,以质图强实现由大到强的跃升,以治促建全面构建教育强国八大体系,为实现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张雪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三大属性”“八大体系”和“六力特质”,正确处理教育强国建设的“五重关系”。她指出,要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新部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江涌指出,2024“教育智库·扬子江对话”既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务实之举,又是集智聚能推动江苏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有效举措。他表示,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锚定建设教育强省奋斗目标,加快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在教育自身强上出实招、支撑强上求实效,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排头兵、各方面优秀人才的聚集区、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人人向往的求学创业理想地。
葛道凯以“教育强国建设中关于教育变革走向与任务的思考”为题作了主旨报告,全面深刻解读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部署,阐述了“教育的普及化进程”“基础教育发展主题的跃升历程”“职业技术教育的高阶化特征”“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特征”等方面内容。他指出,变革是教育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融合发展是总方向和总要求,多样化个性化是大趋势和大潮流,终身化国际化是重要特征,数字化是新赛道的重要突破口,教育研究是重要基础和推动力量。
刘博在致辞中对2024“教育智库·扬子江对话”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他指出,近年来,苏州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教育发展质效不断提升,正朝着率先建成教育强市目标奋力前行。
袁振国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之于教育强国建设的突破性意义”为报告主题,系统阐述了教育数字化的重大意义、技术基础和价值目标,全面勾勒了教育数字化的未来图景和理想形态,提出了“人机协同”这一教育数字化的本质要求,并指出教师在教育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发挥教育数字化之于教育强国的突破意义,必须将数字技术的前沿领域为我所用,坚持中国数字教育的立场和方法,走中国式教育数字化发展道路。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以“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任务与实施路径”为报告主题,围绕教育强国建设两大问题,系统阐述了健全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深度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以及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结构等教育强国建设重大任务,提出了推进全域优质教育、优化学制体系、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办学、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等八个方面的实践路径,强调要以制度变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现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进程。
大会设置了四个主题的平行会场,我校副校长赵玉蓉主持第一分会场,主题为“提升思政引领力的实践路径与方式创新”。在第一分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的报告阐述了“德育课程一体化何谓”,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孙彩平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认识论及实践路径”为题作了报告,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沈坚分享了增强思政引领力的时代使命和实践路径,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党委书记、总校长管晓蓉以“增强思政引领力,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为题进行交流分享。
主题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分会场由省教科院副院长、教育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王从庆主持,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袁靖宇作了“江苏需要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关于教育与科技经济结合的若干研究发现”专家报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桑标介绍了我国高校培养STEM专业人才的现状与启示,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大学原党委书记罗宏杰就“技术转移转化——一种产教融合新范式”为题作学术报告,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顾建军阐述了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实践经验与现实进路。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与教育资源统筹配置”为主题的分会场由省教科院党委副书记王金山主持,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主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张毅分享了助力小“雏鹰”大“翱翔”的培养探索——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北京实践,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宗晓华报告了以人口技能发展为重心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研究成果,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现代化研究院副理事长兼院长陆岳新以“江苏2024—2035年学龄人口变化与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研究”为主题作了专家报告,南京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朱焱、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阐述了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
我校副校长、教育现代化研究院副理事长兼常务副院长梅景辉主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的关键挑战与路径创新”为主题的第四分会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指导专家、原国家督学成尚荣作了“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我们的自觉追求——校长教师访谈录的启示”学术报告,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乔盛介绍了新时代教育家型教师培养探索实践,我校副校长皇甫立同报告了“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的研究成果,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党总支书记余颖阐明了以组织力量涵育新时代好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
大会闭幕式由我校副校长梅景辉主持,省政协教卫体委主任、教育现代化研究院理事长葛道凯发布了《教育强国建设区域行动的江苏宣言》,以扬子江对话活动上领导和专家形成的共识为基础,向社会倡议并发出了教育强国的时代价值、使命任务、形势挑战以及以“六个力”为目标构筑教育强国的区域行动等10个方面的理念主张和实践方略。大会还为教育现代化研究院内设8个研究所和6个研究中心负责人颁发了聘任证书。
文、图/学科建设办公室 王瑾/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