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诗歌教育联盟、江苏诗歌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我校举行

发布者:戴海光发布时间:2017-04-25浏览次数:558

江苏诗歌教育联盟、江苏诗歌教育研究中心

成立仪式在我校举行

 

伴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蓬勃发展的强劲步伐,国内首家省级专业诗歌教育联盟和研究机构应运而生。419日,江苏诗歌教育联盟、江苏诗歌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我校举行。省委原副书记冯敏刚,文化部原副部长郑欣淼,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杨志纯,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校党委书记李洪天,校长王仁雷,副校长张勤,南京晓庄学院副校长秦林芳等领导出席成立仪式。

王仁雷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他指出,江苏诗歌教育联盟和研究中心的成立,顺应了时代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强劲需求,必将助推全省诗歌教育的全面开展。我校作为一所师范本科学校,弘扬传统文化、推进诗歌教育既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自觉担当。他表示,我校将和其他发起单位一道,扎实推进青少年诗歌研究、创作、推广和教学改革工作,为全省诗教诗学事业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推进江苏经济社会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进程中谱写越来越多的华彩篇章。

朱卫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省教育厅一贯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把“大力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建设书香校园”等作为素质教育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了全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与发展。当前,江苏的诗歌教育方兴未艾、空间广阔,诗歌教育联盟和研究中心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他勉励新成立的联盟和研究中心将全省诗歌教育的基地实践和理论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良性互动,在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添砖加瓦,为江苏推进“两聚一高”新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助力护航。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社长孙其华代表联盟发起单位致辞。他表示,联盟和研究中心的发起单位将围绕“诗歌进校园、校园出诗歌”的目标,密切合作、大胆实践,为江苏诗教诗学事业提供多元的发展平台、广泛的展示窗口和坚实的舆论阵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江苏诗教事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郑欣淼、冯敏刚、杨志纯、李洪天为江苏诗歌教育联盟和江苏诗歌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与会的诗人、诗学专家和联盟学校负责人代表,和观看全网直播的近十万名网友一道见证了这一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

郑欣淼作了题为《诗词的力量》的诗学讲座。他指出,中华诗词“节奏美、音乐美、简洁美、均齐美、对称美”的自身魅力,和对“中华文化的根与魂”的承载与传递,使其温暖而劲健的文化力量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表示,学习诗词能涵养人的精神,诗歌教育能彰显文化力量。联盟和研究中心把推进全省诗歌教育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责任重大,作用关键,意义深远。要通过扎实有效的诗歌教育,充分发挥中华诗词在培养审美感受、塑造艺术趣味、陶冶生命情怀等方面的作用,使中华诗词当中振奋民族精神、塑造崇高品格、尊重自然、报效祖国、崇尚正义的一系列力量,在每一个受教育者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郑欣淼的讲座激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仪式上,张勤、秦林芳为首批150家诗教联盟学校的代表颁发了铜牌。全省各设区市诗教联盟学校代表先后发言,诗教专家组织了诗教沙龙,来自江苏大中小学校的学生代表进行了诗词吟诵表演。

省文明办未成年人处处长赖海燕,共青团江苏省委学校部副部长卜路,著名诗人孙友田,江苏省师训干训中心常务副主任严华银,江苏省作协诗歌工作委员会主任子川,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副总编辑陈瑞昌,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巩孺萍,和各设区市联盟学校的代表参加了成立仪式

 

陶赋雯 单哲远/文   谢昕潭/图

联系我们
石湫校区
地址  /  南京市溧水区新河西路6号
电话  / (025)56226111(校长办公室)
传真  / (025)56226126(校长办公室)
邮编  /  211200
草场门校区
地址  /  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77号
电话  / (025)83312020(校长办公室)
传真  / (025)83700603(校长办公室)
邮编  /  210013
Copyright ©2024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版权所有